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年艳
面对时代变革、乡村全面振兴、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茶产业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将茶产业办成新时代我国南部山区的富民产业、朝阳产业与美丽产业?如何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就具体的茶产业来说,茶产业发展面对时代变革、乡村全面振兴、全球化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与此同时,伴随用户行为智能化趋势、茶叶消费结构与人群市场分化加快的变化,全国茶产业同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全球市场受诸多因素影响,拓展受阻。总体上,传统茶叶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短期内依然存在。未来,劳动力短缺与高成本趋势将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个地区要发展茶产业需要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主要由5个方面来构成。一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茶农共同富裕;二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特征是新质生产力型的茶产业;四是高质量发展的业态,是创建现代茶产业;五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提升茶业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茶产业来实现茶农共同富裕,关键是要把握好5个方面:一是着眼于提高劳动收益,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延长鲜叶采摘时间,提高茶园整体效益;二是着眼于发展新型乡村产业,拓展茶农充分就业新渠道,鼓励茶区创办茶叶加工经营主体,实现茶农充分就业;三是着眼于提高茶农资产经营性收益,创新乡村多元功能,发展新型乡村产业,大力发展茶旅游、茶养生产业,盘活乡村茶农的存量资产,推动现有资产向经营性转型,提高茶农的资产性价值实现能力;四是着眼于茶农美好生活保障,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创新集体分配方式,提高新集体经济再组织、再服务、再教育农民的能力;五是着眼于拓展茶农参与性分配路径,探索茶农股份合作,创新茶农参与性分配方式。
从茶产业到乡村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要从茶产业与乡村发展两个可持续来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茶产业有3个基本特征:生态关系友好、产业关系友好、乡村社区关系友好;体现质量安全、资源节约、产业均衡、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整体发展;实现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生态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走区域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首先,创新茶产业增长方式。总体要求是把茶产业作为山区茶农创业就业共同致富的乡村特色产业,建立茶农共同参与、产业共创、利益分享的茶产业发展机制,推动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发展,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增长与鲜叶采摘的增长方式,为依靠智能装备与创意相结合的茶园增长方式,构建多要素共同协同增长、多要素共同收益的新茶业形态。
其次,拓展价值增值新空间。不断发掘茶产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与乡村多元功能,推动茶与科技、文化、生态及村庄风貌的有机融合,创新资源形态,创建新型茶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形态创新与业态创新,着力价值增值新空间拓展,拓展茶农创业就业收入渠道。探索发展以茶为核心元素的特色茶小镇、特色茶村庄,大力连片发展乡村茶旅游、茶文化体验与茶康养产业,创建茶业新服务产业,创造茶消费新场境。
最后,打造茶乡未来新乡村。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成为生态、文化、组织、产业、人才振兴的产业载体。积极推进新集体经济组织对接社会资本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为乡村发展增强物质基础。创新乡村公共产品产业化的实现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新型茶产业
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新型茶产业,要着眼于转变传统茶产业发展方式与增长方式,着力于发展新型茶产业,根本在于推进茶产业三大体系创新。
其一,创新茶产业体系。围绕推进茶产业体系创新,需要把握纵向、横向、拓展3个路径,创新多样化的茶产业。一个具体的现代乡村茶产业由茶产业资源+市场主体+茶业系列产品+乡村茶产业形成的服务体系及茶产业品牌体系构成。创新茶产业体系,首先,要注重茶业新资源创新。从茶产业多功能与乡村多元价值出发,推动“三茶”元素资源化,创新茶产业新资源形态。其次,结合茶产区存量资产利用创新推动新业态创建。发展茶休闲、茶康养、茶体验、茶研学等新产业。再次,面向市场新需求,创造乡村新产品与新服务。推动茶元素的新应用。推动现有茶村庄由茶农自我服务向为社会提供服务转型。最后,利用现代融媒体手段,创建新型产地微市场创新。以现代化的乡村业态助力发展“新农人”,构建起茶业主导形成的支柱产业、周延产业相结合及传统产业、新型产业相协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
其二,创新茶生产体系。围绕茶叶生产环节形成的原料生产流程,打造高效生产与高质量茶产业体系的基础。一是创建“茶园区+原料基地化+茶农+茶农合作社+茶鲜叶市场”产业化模式;二是实现茶园区标准化管理。发挥茶区政府园区管理职能,推进优良品种与无性茶苗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生产流程标准化与投入品管控化;三是以智能装备武装现代茶产业。推进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原料生产全链条机械化、智能化;四是推动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创建科技型智能化现代茶产业。
其三,创新茶经营体系。围绕提高茶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与科学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一是创建市场导向的湘西新茶业。做好区域与人群定位,推动湘西茶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二是创建湘西茶业大市场。建设“微商+电商+交易活动+现代传播+N”多功能一体的产地微市场群。三是将茶业变成茶农创新创业就业致富的产业。推动传统市场主体、供应链利益机制、组织形式、市场形态变革。四是实施“新茶人”培养计划。五是从多向度创新产业形态、业态,构建湘西茶产业生态群。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05日07版)




